【健康科普】中医话清明 调养好时节
《历书》曰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
中医认为,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,人应四时,春季万物生长,人体也是如此。 在中医眼中“清”是指:心要清、意识要清、身要清,达到心、意、身三清;“明”包括两明:一是眼要明,二是心要明。
生理上,中医认为,春季是机体生长的重要时期,清明时节春游踏青祭祀必将舒筋活络,助阳气生发,顺应肝脏升发、条达之性,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帮助人们去除体内积滞,疏泄气机,调节中枢神经系统。
1.平衡阴阳防未病
清明节气虽气温回升,但早晚温差仍较大,清晨及晚间外出时适当增加衣物,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,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。“勿极寒,勿太热”,最好能够微微汗出,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。
内经讲“春伤于风,夏生飨泄”,注重春季的养生可以预防夏季的腹泻等疾病的发生。
2.作息规律阳气升
春为肝气当令,立春之后,人体内的肝气逐渐旺盛,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,阴气逐渐消退。此时节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,晚睡早起(晚睡并不是指熬夜),舒缓形体。
一天24小时犹如二十四个节气,7点为清明,7点前起床,静坐或外出锻炼,才会头清目明,精力充沛。
3.减酸宜甘重饮食
清明时节体内肝气旺盛,容易影响脾胃的功能,饮食注意忌酸忌食生冷,当以甘甜、温润、清补为主。
春季出现口干、鼻腔干燥等都是热相,青嫩时蔬能清散体内的郁热,兼具疏肝健脾的功效,如荠菜、菠菜、马齿苋、山药等。
4.内调外治最相宜
以药入茶,是这个时节很不错的调养方式,推荐3款中药茶饮。
(1)清肝明目茶
菊花6g、桑叶6g、决明子10g、枸杞子10g、茉莉花6g
适应症:肝火旺盛导致视物模糊、眼干眼涩、目赤肿痛等。
(2)疏肝健脾茶
玫瑰花6g、薄荷3g、陈皮5g、茯苓10g
适应症:用于脾虚肝郁,气机不畅者,症见心情抑郁、大便溏泻、腹胀不舒等。
(3)润肺利咽茶
北沙参8g、麦冬8g、百合8g、芦根10g、玄参6g
适应症:症见咽干咽痒、干咳少痰、鼻咽干燥、大便干结等。

地址:聊城市建设东路45号 邮编:252000 急救电话:7076120 健康咨询、预约挂号:7076222 体检中心:7076333
监督投诉电话:7076122 医院办公室电话:70761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