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医院新闻】国际顶尖医疗资源“回归”家乡:陈海泉教授工作站的聊城实践与区域诊疗革新
2020年,一则重磅消息温暖了鲁西大地:从聊城走出的国际顶尖胸外科专家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,将其名医工作站正式落户聊城市肿瘤医院。这不仅是一份深沉的桑梓之情,更是一项推动区域医疗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五年来,工作站将“国际标准”引入水城诊室,让“在家门口看顶尖专家”成为聊城及周边地区胸部疾病患者触手可及的日常。
一、顶尖资源下沉,重塑区域诊疗格局
陈海泉教授的履历,堪称中国胸外科领域的“黄金名片”:他不仅是哈佛讲坛上的中国胸外科第一人,更深度参与国际肺癌诊疗规则的制定,其主导编写的专家共识指南影响着全球临床实践。如今,这份国际级的视野与技术,通过工作站持续“反哺”家乡。
陈教授定期返回聊城,亲自坐诊、精准手术,将前沿成果无缝对接至临床一线。截至目前,工作站已成功开展近600台高难度手术,会诊患者超2000人次,其中众多复杂病例得以成功救治。他首创的“肺癌微创手术3.0”理念也在此生根发芽,使本地患者同步享受到与国际前沿接轨的诊疗方案。
“以前想去上海找陈教授看病,想都不敢想。现在好了,专家到了家门口,心里特别踏实。”一位患者的朴素话语,道出了工作站带来的最真切改变。
二、理念革命:从“微创手术”到“系统关怀”的跨越
陈海泉教授带来的,远不止手术技术,更是一场关于肺癌诊疗的深刻理念革新。他提出的“微创3.0”理念,标志着从“治好病”到“关爱人”的医疗进阶。
传统的微创关注“切口小”(1.0)和“少切肺”(2.0),而“微创3.0”则着眼于整个手术系统对患者的全面保护,力求最大限度减少全身性损伤。这一理念在淋巴结清扫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通过精准判定,避免了“一刀切”的清扫模式,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,相关研究成果被誉为“里程碑式进步”,并已惠及众多聊城患者。
三、全程护航,让“微创”温暖诊疗全流程
在这里,“微创”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医疗温度。术前:为患者“精准减负”。针对肺磨玻璃结节患者,工作站简化不必要检查,并基于“治愈窗口期”理念,提供个体化干预方案,避免过度治疗。术后: 帮患者“科学省心”。打破机械的复查频率,对恢复良好者适度延长复查间隔,减轻其身心负担与焦虑情绪。“现在专家说恢复得好不用常来,整个人都轻松了。”一位术后患者的反馈,体现了这种人性化管理的温度。
四、精准协同,打造高效诊疗“聊城模式”
面对大量的就诊需求,工作站引入了“精准MDT”模式。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“大动干戈”的多学科会诊,而是“按需匹配,精准介入”,确保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,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方案,提升了诊疗效率与体验。
从无到有,从有到优,陈海泉教授工作站已成为聊城市肿瘤医院一张亮眼的名片,也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典范之作。它不仅让顶尖技术扎根基层,更将先进的医疗理念融入日常。未来,工作站将继续深耕,让更多“中国方案”造福家乡人民,为鲁西大地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坚实的力量。

地址:聊城市建设东路45号 邮编:252000 急救电话:7076120 健康咨询、预约挂号:7076222 体检中心:7076333
监督投诉电话:7076122 医院办公室电话:70761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