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市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多科协作成功救治癌痛急症患者
健康的价值,从不是抽象的概念—它就藏在病痛突袭时,医护人员那句“马上处理”的“及时回应”里;医疗的温暖,也从不是空洞的口号——它正体现在为解患者之急,主动打破常规流程、全力奔赴的“急人所难”中。近日,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就遇到这样一位受癌痛煎熬的急症患者,团队没有按部就班,而是迅速行动,以多学科无缝协作开通“生命绿色通道”,用专业技术打底、人文关怀作伴,织起一张守护健康的安全网。
急症突至:癌痛患者的“煎熬等待”
在聊城市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候诊区,原本相对平静的氛围,被一阵带着急切的求助声骤然打破—范先生的家属快步走到医护人员面前,语气里满是焦灼:“医生,能不能麻烦快一些?他实在疼得撑不住了……”。当天,范先生本是按预约来做无痛胃镜下十二指肠置管术的,可他与其他静静等候叫号的患者截然不同。晚期癌症引发的剧烈疼痛,早已让他面色苍白如纸,身体无力地蜷缩在候诊椅上,即便紧咬着牙关,仍忍不住发出压抑的低吟。看着范先生承受着极致煎熬,家属心里清楚,如果按常规顺序排队候诊,对此刻的范先生来说无疑是漫长的折磨,于是再也按捺不住,急忙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。
快速响应:多科联动开辟 “绿色通道”
面对患者家属急切的求助,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长立即快步上前,蹲下身仔细查看患者情况并快速询问病史。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,她迅速判断:“不能再等,必须马上启动应急流程!”没有丝毫犹豫,护士长迅速转化为协调核心。她一边柔声安抚患者:“您别担心,我们立刻为您安排”,一边紧急联系麻醉科与内镜中心主任,清晰陈述了患者剧烈的癌痛状况和紧急手术需求。“以患者为先,我们马上到位!”电话那端回应果断,常规流程被打破——多科室协作机制瞬间激活。麻醉团队迅速准备麻醉设备,内镜护理组也在护士长指挥下同步开展预处理,建立静脉通路、核对药品、调试内镜设备、准备操作间,甚至贴心地备好保暖毯。一系列操作紧凑而井然,一条承载生命关怀的“绿色通道”,在争分夺秒中迅速打通。
技术护航:无缝协作筑牢“安全防线”
10分钟后,范先生被平稳接入操作室。麻醉科主任亲自主持麻醉,推药、监测、调整剂量,动作精准娴熟,患者很快脱离癌痛折磨,进入平稳睡眠状态。紧接着,内镜中心主任手持内镜,在护士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开始操作——递器械、调角度、监测生命体征,医护间无需过多言语,一个眼神、一个手势便完成衔接。从麻醉起效到十二指肠置管成功,全程仅用25分钟,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,未出现任何不适。“每个环节都像‘扣齿轮’,少了谁都不行。” 参与协作的护士说,这种“无缝衔接”并非偶然,而是中心日常开展多学科联合演练、强化流程磨合的成果,“患者疼在身上,我们急在心里,只有技术够硬、配合够默契,才能最快帮他们解痛。”
暖心延续:术后关怀赢得“真心点赞”
操作结束后,范先生被送至复苏区,在医护人员的守护下平稳苏醒。而护士长的关怀并未就此止步:她特意找到等候在外的家属,拿出提前整理好的 “置管护理清单”,用通俗的语言逐项讲解:“每次喂饭前、饭后都要冲 20 毫升温开水,食物要打成糊状,温度别超过 40 度……” 不仅如此,她还预判了家属可能遇到的问题,详细说明管路维护方法、异常情况(如腹胀、渗液)的应对措施,直到家属频频点头说 “听明白了”,才放心离开。
几天后,医院接到一通表扬电话 —— 范先生家属在电话里反复称赞:“消化内镜中心的护士长和医护人员太负责任了,不仅救了急,还把后续护理讲得明明白白,让我们心里特别踏实!” 这份认可,经相关科室转达至护士长,也成为整个团队践行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“这次应急协作,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缩影。” 消化内镜中心刘主任表示,科室将始终以患者为中心,既靠先进技术攻克诊疗难题,更靠“多一点理解、多一点关心”的服务温暖患者。从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、为空腹等候的患者准备温水,到建立“急症患者优先响应机制”、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,每一项举措都围绕“让患者更舒适、更安心”展开。
下一步,消化内镜中心将继续深耕技术与服务,以更紧密的多科协作、更细致的人文关怀,为患者撑起健康希望,让“无缝衔接”的高效与“暖心服务”的温度,成为守护百姓消化道健康的坚实保障。

地址:聊城市建设东路45号 邮编:252000 急救电话:7076120 健康咨询、预约挂号:7076222 体检中心:7076333
监督投诉电话:7076122 医院办公室电话:7076105